历史丨智慧的老师,都在这样设计作业
周一(其他学科)丨周二(英语)
周三(数学)丨周四(语文)
周五(班主任)丨周六(微周刊)丨周日(好文精选)
在一次关于历史作业方式的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现在的作业模式不感兴趣,认为作业模式单一、枯燥乏味,没有新意。
这样的调查结果,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事实的确如此。传统教学中,历史作业存在模式化、单一化的特点,出题仍采用了原来的老套套,陈旧,呆板,千篇一律。题形仍以填空、选择、判断、连线、问答为主,着重点仍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考察学生能力型、情感态度型的题目非常少。
也就是说我们只关注作业的认知功能,而忽视作业的探究功能和价值功能,将作业的功能仅仅定位为督促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态度和价值判断的途径,事实证明,传统的机械式的重复训练,是无效的,也是费时的,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多少帮助。知识需要更新,理念需要改变。
在历史作业的设计上,我本着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念,努力让历史作业成为促使学生心智健康成长的工具。以下是我个人在历史作业上的一些尝试。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展现空间,设计一些可知可感的问题,让他们在探知中走进历史,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习题设计】
1、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在会上 42 36097 42 15264 0 0 3544 0 0:00:10 0:00:04 0:00:06 3543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会议竟然决定将在山东侵占的一切全已转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竟然同战败国一样被人宰割!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青年学生群起激昂,满腔爱国热情如潮水般爆发,他们以演讲、游说等形式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抗争的大潮。
假如你是当时万千青年中的一员,请你有感而发写一篇演讲稿,用你的激情、智慧感染国人,和你一起加入视死力争主权的抗争队伍中。(八上《伟大的开端》)
2、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消息一出,举国哗然,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甚至痛哭流涕……面对此情此景,请你结合《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内容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编排课本剧《剪辫分波》。
【评析】
这样的习题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历史。除了角色扮演、这样的问题设计的形式还很多,如调查访问、参观考察、小报编辑等都是很好的形式。在活动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仅真实的感受了历史,更会和历史产生一种心灵上的亲近与共鸣。
初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思维发展、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局限,往往不能完善地看待、处理事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习历史目的之一,就是用辩证的思维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与事情。
【习题设计】
甲午中日之战,中国战败,清廷无奈,只好决心求和。光绪二十年,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同伊藤簿文进行会谈。伊藤向李鸿章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如日本要占据大沽、天津、山海关三地,它以为在强大的压力下,李鸿章是不敢拒绝的。谁知李鸿章竟断然拒绝。
李鸿章说:“中国有的是力量,我们再到战场上见,不必在和谈上枉费时间了。”有些日本人认为和谈受阻是李在当中做梗。3月24日,当李从会谈地出来,乘轿返回行馆时,途中遇一刺客,向他开了一枪,枪弹打入左颧骨。李昏倒,刺客被俘。这样一来,各国使节对日大加指责。日本自觉理亏,才同意签订了《马关条约》。
请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李鸿章。
【评析】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了解与此相关的内容,不仅可以开拓眼界,而且可以结合历史人物的特殊身份和其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这样,可以完善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相关的内容:如对左宗棠、陈独秀等人的认识与看法)
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古代先贤们也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是学的开始,为此,在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并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如学习《鸦片战争的烽烟》时,预习之后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英国要卖鸦片给中国?既然知道鸦片是毒品,中国人还要去买?既然毒害人民的身体,鸦片为什么在中国泛滥成灾?别的国家为什么不买呢?
2.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吗?
3.鸦片输入严重危害清政府的财政和统治,林则徐禁烟严厉打击了鸦片贩子,维护了民族尊严,清政府为什么又把他撤职了?
4.如果说清政府没有委曲求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会取得胜利吗?
【评析】
进行角色换位,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历史,更好的理解历史。
现在的中考试题越来越新颖、灵活,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如应变能力、答题技巧、思维方式、语言组织等能力的考察。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作业情况中我发现,对于一些开放性习题的回答,学生存在语言表达不力,干涩、枯燥、口语化严重等缺点,没有语感和美感。因此,在习题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作业设计】
1.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办,作为东道主你将怎样以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的西安呢?
2.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废墟中的圆明园,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今天,我们又重温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评析】
这样的习题,看似简单,学生都会做,但综合性非常强,既需要学生熟悉历史,统观全局,更需要学生良好的语文功底,而这正是拉开学生层次的地方。
对于这样的习题处理,我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如先个人完成,不尽人意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再小组共同完成,然后进行优秀范文展示。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一种思想再加一种思想,它就成为智慧。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可以博采众长,互通有无,成熟思维。
【作业设计】
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请回答:
(1)这首歌广为传唱的年代应该是什么时代?
(2)从这首歌里你能判断得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战争的具体对象是谁?
2.“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请回答:
(1)歌提到的“九一八”指的是什么?
(2)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
(3)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
3.《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诗中的“去年”是指哪一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3)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牙暖,大渡桥横铁锁寒。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竟开颜。
(1)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2)远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请列举。
(3)“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竟开颜。”从红军身上,你感受到那些精神?吃水不忘挖井人,红军精神激励着后人,作为现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4)请你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出能体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可以是诗歌、成语、对联、谚语、俗语等形式,至少两条。)
5.《孟良崮上鬼神号》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1)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诗中的“我军”指的是哪一部分解放军?
(3)解放军的主要将领是谁?
(4)战果如何?
【评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歌曲诗歌是学生常见的、比较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在这样的资料中选材,容易拉近学生与历史的亲近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这样的习题因其综合性比较强,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以及归纳、概括、辩证等能力。
学无定式,教无定法,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肤浅认识。新课改背景之下的作业设计是一个不断更新向前发展的过程,我衷心期盼,通过历史作业的创新与变化,让历史作业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身上的潜能得以释放,智慧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善,让历史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本文转载自“用户3739733720”博客,如有侵权,敬请作者联系
图片丨花瓣网
编辑丨邹雪平
“星教师”广告合作请联系:023-67450968
投稿邮箱:3207153742@qq.com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字,阅读更多“政史地”相关内容
/ 教育戏剧主题峰会 /
点击下图,直接连线 ▼
/ 中学语文年度创新教学设计TOP10 /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订购】